ChainIDE#20 多链时代下「桥」的设计理念
-
ChainIDE#20 多链时代下「桥」的设计理念
以太坊因为它本身的扩展性问题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区块链的开发者们就开始致力于其他公链的研究与创造,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超100条活跃公链的区块链环境,其中Polkadot、Cosmos、Solana等公链都有了自己的用户生态、应用程序、安全模型等。
在形成这种多链市场结构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就需要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许多开发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逐渐完善多链环境的时候,「桥」这一理念也走入大众视野,「桥」可以将碎片化的公链格局统一起来,打破各公链的孤岛效应,将公链环境变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
「桥」的具体作用:
[1].提高现有加密资产的生产率和效用性
[2].为现有协议提供更强大的产品功能
[3].为用户和开发者解锁新的功能和用例
抽象层面上,「桥」可以定义为在两个或多个区块链之间传输信息(资产、合约调用、证明或状态)的系统。「桥」的设计权衡中包含监控、信息传递/中继、共识、签名这几部分。
「桥」的类型:
[1].资产专用型:这类「桥」的唯一的目的是从外部链访问某种特定的资产。
[2].链专用型:这类「桥」连接两个不同的区块链网络,通常支持在源链上锁定 & 解锁 Tokens 并在目标链上铸造任何“包装的”资产的简单操作。
[3].应用专用型:一个应用提供对两个或多个区块链网络的访问,但仅限在该应用内使用。
[4].通用型:一个专门为跨多条链传输信息而设计的协议。
根据不同验证跨链交易的机制,「桥」的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外部验证者 & 联邦制
通常有一组验证者监视源链上的“邮箱”地址,并在它们达成共识后在目标链上执行操作。资产的转移通常是通过在邮箱中锁定资产并在目标链上铸造等量的资产来完成的。这些验证者通常需要质押一种单独的 Token,以保证安全性。
[2].轻客户端 & 中继
参与者监视源链上的事件,并生成关于该链上记录的过去事件的加密证明。然后,这些证明和区块头一起被转发到目标链上的合约 (即“轻客户端”),然后目标链将验证某个事件是否被记录,并在验证之后执行操作。
[3].流动性网络
这种设计类似于点对点网络,其中每个节点都充当一个“路由器”,持有源链和目标链资产的“库存”。
讨论
1.你认为存在最佳的「桥」设计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2.请谈一谈你了解的「桥」。
阅读参考
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