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IDE#9 中国数字人民币(e-CNY)研发新进展
-
中国数字人民币(e-CNY)研发新进展
7 月 16 日央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并且召开了媒体吹风会。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描述了现阶段数字人民币的研究成果。白皮书中声明数字人民币名称暂定为 e-CNY,不再使用此前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表述。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央行根据用户和用途将数字人民币分为面向商业银行等主体发行的用于大额结算的批发型央行数字人民币,以及面向公众发行的可用于日常交易的零售型央行数字人民币。
加密货币存在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等限制,难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挥货币职能。同时,加密货币大多被用于投机,且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风险。稳定币也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等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白皮书中明确阐述e-CNY与加密货币、稳定币是对立关系。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根据数字人民币顶层设计要求,需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要满足零售高并发和央行中心化管理的要求,在交易层面应采取集中式处理方式
2.要促进公平竞争,提升监管效率
3.要提高清算和对账效率,实现支付即结算和高效差错处理
4.要在隐私保护的同时达到反洗钱要求
因此,在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交易层,为支持高并发、低延迟,实现公众直接持有央行债权,采用了中心化架构,所有跨机构交易均通过央行端进行价值转移;同时,设计了基于加密字符串的数字人民币表达式,保留了安全性、防双花、不可伪造等特点,还可以加载与货币相关功能的智能合约,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成为数字经济活动催化剂。
在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发行层,基于联盟链技术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央行作为可信机构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交易数据上链,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运营机构可进行跨机构对账、账本集体维护、多点备份。**为充分体现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优势,数字人民币体系结合区块链共识机制和可编程智能合约特性实现自动对账和自动差错处理。**同时,利用哈希算法不可逆的特性,区块链账本使用哈希摘要替代交易敏感信息,实现不同运营机构间数据隔离,不仅保护了个人数据隐私的安全,亦可避免分布式账本引发的金融数据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白皮书中也表示,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讨论:
1.谈一谈你对数字人民币的认识
2.数字人民币有哪些优势?
3.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有哪些区别?
延伸阅读:
2.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数字人民币交易层可加载智能合约,发行层基于联盟链技术
3.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继续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活动,请踊跃发言哦~